为什么酒厂不建议大家买低价的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口感醇厚柔和,香气经久萦绕,被酒友誉为酒中黄金。由于酱酒的生产成本高昂,价格也会比其他香型的白酒高出许多。司空见惯,价格不便宜,但买的人也不少,常常供不应求。酒是好酒,但依然有消费者吐槽:酱酒贵,喝着肉疼。
当真是酱酒卖贵了?那市面上时时能看到的主打“价格低廉”或“低价不贵”,100块以下一瓶的酱酒,甚至某宝上九块九、十二块九就能买到,而且还是“纯粮酿造”,而且还包邮的酱酒,又是怎么回事?这些低价的酱酒真的值得买吗?
为什么酒厂不建议大家买低价的酱香型白酒?
度数高低和酒好不好没有关系。开始酿酒时,蒸馏出来的有70多度,后来蒸馏出来的度数逐渐降低,到40多度,综合度数大概60多度。我查阅了一下你说的民国的情况,大致情况是,那时候技术不行,不会给白酒降度数,也没有需求,因为酒耗费大量粮食,没有多少人喝的起。所以就说明了一些标准度数(比如60度),低于这个度数被认为是偷工减料,所以打击。低度酒出现,是后来经济发展后,需求扩大了,包括走出国 门的需求,高度数很多人接受不了,但那时候技术不成熟,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摸索,才探索出白酒稳定降度数的方法。所以才有了现在的52度,40度,甚至38、36度的白酒。降度的过程是加水,专业名叫加浆,但不是我们直观理解的加水勾兑,它里边是有专业的技术和工艺在里面的这跟酒好不好完全不沾边。
便宜酒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10—20元的?所有的产品都是根据需求来的,有需求就有产品。市场上的这些便宜酒,有的是从原来过来的,也有的是新的。全国有大量的老酒民,农民、工人,有的人一顿不喝酒就难受,你说他们不喝这10—20元一瓶的喝什么呢?再有,就是成本问题,一瓶白酒的核心成本在人工、瓶子、包装上面,成本的差别也在这上面,真 正酒水的成本是一样的,而且不高。举个例子,一瓶12元的白酒,可能酒水成本2块钱,瓶子一块钱,人工2块钱,总成本5块钱。一瓶100元的白酒,可能酒水成本6块钱,瓶子5块钱,盒子10块钱,人工7块钱(勾调,储存等环节更费劲),总成本28元。(数字只是大致)。挣的钱主要用在两块:一是100元的酒卖起来更费劲一些,所以营销费用更多,比如广告。二是因为卖起来更费劲,所以渠道上对于利润要求更高一些。
抛开酱香酒的品牌溢价不说,一瓶能保证品质的酱酒到底卖多少钱是合理的?
刚刚说了一斤酒的粮食原料在20-30元之间,这还是在产量稳定不涨价的情况。再来看酱酒的生产--茅台镇酱香酒的生产一年一个周期,要经过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溜酒,生产出来的基酒必 须至少存放三年才能进行勾调灌装......从制曲到灌装,用时至少四年。漫长的酿造过程和大量的手工工艺,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你以为这就是所有成本了?太天真,还有其他投资呢,以一个规模为48个窖池的酒厂为例:环保排污费5万元/年,水电14万/月,煤630元/吨,还有人工工资、税收、窖池费用等等。以上均为成本,加上生产商10-20百分之的利润空间,100元上下的酱酒售价基本认为是可以维持企业不亏损的合理售价。
酒类企业常常是依赖零售商,但白酒行业大量的小企业小品牌,由于行业规范性不够,很多零售商层层加价,不少成本几十块的酒能卖到几百上千,而从零售那里买到的100来块一瓶的酒,成本可能只有几块钱。酱香酒100百分之采用同年份1-7轮次原酒勾调而成,勾调过程不添加其他年份的酒,保证每一滴都是纯粹真年份。非常适合买回去自己保存,存新酒,喝老酒。水和酒精分子结合稳固,时间越长,陈味越足,及具收藏价值,厂家便把年份的瓶储时间交给消费者,降低黔朝年份酒在酒厂的瓶储时间,减少厂家存储成本,同时让顶级品质在消费者手里诞生,而且越养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