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生米是常见的下酒菜?
喝过酒尤其是白酒的人,恐怕没有人没用花生米下过酒。在我看来,花生米作为下酒菜,可谓永远的神。
为什么花生米是常见的下酒菜?
为什么花生米适合下酒?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花生米方便易得,价格便宜,做法简单而多样。花生不是中国独产的物种,远至非洲的埃及、美洲的巴西都有种植。在中国,从东北到华南地区都有出产。花生原本是有壳的,但剥了壳的花生米在市场很容易买到,而且只有几块钱一斤,可谓价廉物美。
花生米的做法,可以水煮,可以油炸,可以做成老醋花生,都非常简单。我最喜欢的是椒盐花生,在锅底放较多的盐,将花椒碾成碎末,用小火慢慢地焙就好了。千万不要用大火,那会把花生米烧焦。当然,太生了口感也不好。我的个人经验是,到大约一半的花生米脱皮的时候,熟度、脆度、香度是最合适的。
不过既然是作为下酒菜,光有价廉、方便的特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好吃,并且适合与酒搭配。这两个方面花生米都具备。花生米是一粒粒的,不需要太多,就可以消耗较多的酒。就是跟人喝两小时的小酒,花生米也不会食用过量。花生米的味道也很好,香甜,有特有的土地的芬芳,但又没有一点土腥味。众所周知,花生米含有油脂(所以我不推荐油炸花生米),但谁也不会觉得它油腻。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花生米脆硬,但又不至于到咬不动的地步,也不像鸡翅鸭掌需要吐残渣。前几天在超市见到一个老头买杏仁,说用它下酒最好。在我看来,倒不是杏仁太贵的事,它的嚼劲、口感真的不如花生米。
清代才子金圣叹在监狱里时,告诉儿子一个秘密,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我觉得是非常到位的,他的美食品鉴能力真的不错。为什么会有火腿味?不是因为幻觉,应该是豆腐干有肉的质感(所以豆制品可以做成素鸡素肉),却没有油,也没有肉骨颗粒那种嚼劲,与花生米同嚼的话,恰恰弥补了这样的不足,两者成为黄金搭档。家乡扬州有民谚,“吃了花生不想荤”。汪曾祺做拌干丝,“拔后的豆腐片细丝入沸水煮两三开……五香花生米搓去皮膜,撒在周围”,吃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令人遗憾的是,花生米这样的完美下酒菜,却几乎没任何诗人专门为它写过诗句。作家在记述饮酒经历时,提到用花生米下酒的不少,但也极少有人专门写过它。茴香豆或许更容易让大家印象深刻。倒是有作家仇视花生米的,钱钟书夫人杨绛说张爱玲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让我对她的好感失去大半。不过我想,朴实、沉默的花生米,是不会去计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