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小曲麸曲酒有哪些区别,为什么要端午制曲?
“曲为酒之骨”,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酒风味的形成和酒曲息息相关,因此也有“曲为酒之魂”的说法。有一些酒企为表示对酒曲的重视程度,将品牌设置为XXX曲。
如今我国的酒曲大概可分为小曲、大曲、麸曲三大业内主流酒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种酒曲的区别和酱酒制曲的知识点。
大曲小曲麸曲酒的区别
1、小曲
小曲在南方地区很常见,人们喜欢自己酿米酒,所用酒曲便是小曲,也称“酒药”,捣碎成粉末即可用来酿酒。小曲因为个头小,像是一粒粒的肉丸,重量只有几克或者十几克,相对于动辄五六斤重的大曲,真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小曲的名气就是这么来的。
小曲的主要培养原料有大米、糯米、辣蓼等常见材料,因为小曲的微生物丰富,通常一个礼拜就能做好。只是市面上规模以上的小曲酒品牌并不多,仅有桂林三花酒、玉冰烧、湘山酒等寥寥几款。
2、大曲
大曲以纯小麦为原料,粉碎成粗麦粉,加曲母和水,踩曲制坯,经高温培养而成。大曲是如今白酒行业主要使用的酒曲,和小曲一样,它也富含微生物,不过能力比小曲要强上不少,其中最特殊的能力便是“产香”。
大曲酒其实也能在一周之内也能发酵完毕。但酒曲中产香微生物的发酵时间在30天以上,为了产出更多的香味物质,酒的酿制时间也提升到了30天,我们所知的清香型大曲酒便是如此。其次,大曲酒可以提升酒度和其烈性,让酒形成不同的风味,所以国内名酒绝大多数都是大曲酒、比如茅台、五粮液、夜郎古等等。总之,大曲的全面性要高于小曲,是酿制优质酒的通行证。当然了,国内还有大小曲混用的白酒,比如说董酒、酒鬼酒等名酒。
3、麸曲
采用麸皮培育出的酒曲,菌种需要人工提纯再进行培育,形态比较松散,但微生物比较多,特点是是酒曲的适应性广,酒的纯度高,酿酒效率也高。主要采用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主要起糖化作用。所以很多地方酒、大众酒都会用麸曲来酿酒,比如二锅头白酒。
麸曲的优点有很多,但缺点也不少。麸曲酒的香气普遍偏弱,口感也差了一个层次,使用麸皮培育是一个原因,还一个就是提纯后的菌种少了很多元素,因此最终酿制的酒品质要差上一些。
酱香型白酒制曲的基本工艺为:选择制曲原料——曲料粉碎——曲料配比—— 踩曲制坯——曲坯培养——成品曲质量鉴定。制曲以高温为关键特性。那么你知道为什么酱香型白酒要选择在端午制曲吗?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端午制曲?
茅台的酿酒先人们选择端午制曲的原因在于:
一是用于制曲的冬小麦在这个时候正好褪去了青涩的水分,用于制曲刚刚好;
二是来端午时节的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三是因为这时候正是一种神奇的小生物 ~曲蚊,在端午时节,气温开始升高,草木繁茂。各和花开始开放,空气中弥漫着数不清的花香,果香味儿,制曲车间到处迎来了无数的曲蚊,它将河谷周边的花粉携带到曲药中,产卵繁殖,不但加了野花的花香味,还用生命为酿酒制造了解不开的密秘。
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制曲是从制作曲药开始,曲药以小麦为主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开始踩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