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卖酒?
当下什么样的人适合卖酒?从互联网领域切换到白酒行业已经有些时日了,逐渐掌握了白酒行业的一些规则,从开始的茫然到现在的逐渐找到规律,陆陆续续找了1000多人沟通,从这些白酒关联者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把过去这些年的经验和感悟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不断优化,趋向于正比例函数的曲线。
人很多时候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这很可怕,能把一件事做好已经是大部分人的极限了。
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卖酒?
相比于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各个都有着自己的聪明,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接触的一批烟酒店老板,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赖以生存的关系网,做的时间长的那些,要不是安于现状,或者就是疲于应付各种吃得不爱吃的饭局,那些做的时间短的烟酒店老板,更是乐此不疲的进入喝酒大军,用不知底线的胃和吹得没边的嘴,支撑着未来的梦。
对于新生概念或者新生事物,传统企业的好奇心很多也仅限于三分钟热度,这是一个底层架构问题,他们不是中途崩溃,而是没有延续探索的认知支撑,这就造就了这些人的躁动不不安。当然,那些经营的有规模的烟酒店老板,早已经从最基础的烟酒店守店专员过渡到贸易商,成功实现模式转型。
除了那些服务于大街小巷的烟酒店老板,还有很大一批非开店的白酒从业者,行业里习惯于称呼他们为团购商,其实就是和微商的团队长很相似,模式多样化,营销方式更是千奇万变,一直行走在风口,用着最时髦的营销口号,做着各种促销活动,恨不能把所有最热门的内容都和产品的促销活动结合起来,比如今天的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你俩结婚的时候我在卖酒,你俩离婚的时候我还在卖酒。但是那些商业模式极度接地气的团购商还是实现了财富的积累,这些福报都给了那些务实且实干,并带有一定创新的人。
还有很大一类白酒爱好者,他们作为白酒从业人员的衣食父母,其实对白酒是知之甚少。喝酒本来是一种生活上的享受,但是我在一线的采访和沟通中发现,这些人喝酒绝大多数跟快乐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形成了白酒消费者市场的混乱,很多靠吹和忽悠的卖酒人一次次的收割着长了又割的韭菜,实为良心的缺失。
沟通这么多人后,会发现一些规律,那些通过白酒赚到钱的人,或者长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是靠的忽悠,而是凭借着自己长期耕耘的人品。
过去,我们高度评价一个人,会说他很善良、聪明、或者能力很强,而现在,我们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是这个词——“靠谱”。之前卖酒,有一种人很受欢迎,这种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劝起酒来更是说破天,很会做人、能搞定人,所以很容易得人心。而如今,这些很会耍各种套路的人,越来越寸步难行了,因为我们见了太多喜欢玩“虚”的人了,都已经有免疫力了。
有一种人,你跟他聊天时候,他会让你很舒服,因为他们很会揣摩你的想法和意图,然后无限附和你,而且轻下诺言,让你感到很开心。但是不好意思,这样的人往往只适合聊天。这种人,往往让你一见如故,再见平淡,三见就索然无味了。
最后发现聪明的人只适合聊天,靠谱的人才适合做事。所以那些通过白酒赚到钱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品质的坚持、对人品的执著、对极简生活的向往,成就了他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