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造酒的故事
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大概意思就是猿猴用花果酿造的酒,樵夫碰到了偷着喝些,但不能多喝,否则被猿猴察觉,会被报复。
“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齿肩排于下边,一个个轮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饮了一日。”这是孙悟空横空出世,初登猴王宝座后的第一次豪饮。痛饮了整整一日,可见孙悟空是多么喜欢酒。
猴子爱酒不算奇闻,猿猴造酒才是千古佳传,这类记载在古书中也屡见不鲜。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柞蕃在《粤西偶记》中也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
猿猴造酒的故事
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陆柞蕃写道:“粤西平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 名曰猿酒。”猿猴不仅会“造酒”,而且还嗜酒。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都可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猿猴造酒,乍听不可思议,但细想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故常要有所储存。
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