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酱香型白酒原料之赤水河水
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每到端午时期,河水赤黄而闻名,全长大约五百多公里,亦有“英雄河”“美酒河”之称。
以前,赤水河被人们熟悉是因为当年的“四渡赤水河”之战,但在今天谁能想到,中国顶尖级名酒皆出产于此,更有数不清的其他品牌白酒,聚集在河的两岸。
揭秘酱香型白酒原料之赤水河水
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支流的赤水河,由云南省镇雄县,流经云贵川三省的金沙、仁怀、赤水等六个县,最后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大部分流域在大山深谷中,环境生态保护良好,是国内唯一一条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
地形地貌
贵州茅台镇,地处大娄山脉的一处低洼地带的马鞍山斜坡上,地理位置优越,地貌独特,为河谷地带,风景秀丽,依山傍水。
其地层结构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土岩,形成时间约7000万年左右,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
局部气候
赤水河流域气候地域差异较大。上段三岔以上为暖温带高原气候,气温稍低;中下游四川盆地丘陵地带,则具有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河谷内气温较高。流域内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的70%)。
与很多江河不同,赤水河的颜色因季节而变化。端午节至重阳节,雨季来临,大量紫红色土入水;而重阳节至翌年端午节之间,雨量骤减,河水又恢复清澈透明。这为茅台人千百年来的酿酒活动提供了时间表。
根据赤水河水自然变化规律来酿酒,即重阳采水、造沙润粮,将自然的密码通过节令从而传递到每一滴酱香酒中,使得茅台镇酱酒的酿造工艺也因此成为了顺应茅台镇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并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光泽。
特有微生物群
赤水河河谷深切狭窄,山势陡峻,河岸山地海拔多在1000-1930米之间,特别适合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
而茅台镇地处河谷,纬度偏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1400个小时,无霜期达三百多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这种独特的气候非常适合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
特有水质
赤水河虽经历时代的变迁,由于受到严格保护,水源水体未受污染,也确保了酿造用水的优质、纯净。据科学检测,赤水河水质非常优良,无色透明,无臭无味,微甜爽口,降解物少,硬度适中,酸碱适度(PH值7.2~7.8),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完全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国家保护
国家对保护茅台镇水源的工作一向非常重视。1956年和1958年,为确保茅台镇酱酒质量,被誉为“国酒之父”的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指示,赤水河不能污染,这些指示至今仍被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和川黔两省对赤水河的保护、治理、开发,作过多次调查、研究及规划。
2011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针对长江一级支流保护,制定出台《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2017年,云贵川三省政协签署《云贵川三省政协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协作协议书》;
2021,云贵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省份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也是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有句俗语这样说:“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郎酒”。正是这种独特的地貌、气候及特有水质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共同构成了酱香酒独一无二的酿酒环境,成为了茅台镇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尊重天地自然,遵从四季时令的自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