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陈高风光不再,如何走过危机?(二)
金酒业绩采取总经销制度施行后数年,于2006年总营业额突破百亿元,之后年年以百亿元为基础, 追求销售成长率,其中可略分为58度酒50余亿元、38度酒20余亿元、地区盘商25余亿元,加上中国 及金酒自营通路10余亿元。
维他露公司承销金酒期间,年提货金额从40余亿元逐年提高到50余亿元,其中金酒的营业额甚至超 过了该公司本业饮料事业40余亿元的年营业额。透过维他露既有的通路和营销管道,金酒快速地在 台湾白酒市场独占鳌头。根据统计,2010年金酒在台湾白酒市场的市占率为86%。
不过,长期经营金酒营销的人士表示,维他露过去几年的货也不是全在台湾消化,在两岸情势和缓之下,透过其自有管道和金门地区盘商的小三通通路,估计每年有15亿左右销往中国,这些货台湾称「水货」,在中国则被称为「白牌酒」。
金门陈高风光不再,如何走过危机?(二)
但是,这个情况冲击到金酒大陆经销商的市场利益,所以2011年时,以采瑞为首的几家大型经销商联名向时任金门县长李沃士陈情,要求金门县政府应正视并处理这种台湾货窜货到中国的情事,李沃 士当时亦要求金酒公司处理,金酒公司也进行调查,但后续结果仍是不了了之。
至于味丹承销的38度酒,由于喝酒习惯之故,一般老酒客会买58度加水,所以市场上只能锁定较小 众的年轻人和女性,但这两个族群的饮酒消费选择甚多,因此味丹在销售上无法如58度酒一般吃下大量的市场。不过,因为金酒的品牌效应,在相关酒度产品市场上,38度酒仍能维持年提货量20亿元的水平。
然而,味丹也曾为开拓市场作过努力,越南是该集团产品外销的市场,故其在越南具备产品销售通路系统,此外38度酒是越南人习惯的饮酒酒度,该公司曾试图将金酒38度酒外销到越南,但后来受限 于越南的产品检验规格未通过而功败垂成。在金酒冲刺业绩的10年期间,金门地区盘商为金酒业绩创造了可观的营业数字。以一般58度酒为 例,由于金门地区免营业税,所以相同产品的批价成本比维他露低5%,经由金门盘商的销售系统进 入台湾市场之后,在传统通路上的价格竞争力优于维他露,故货流速率极高,也因此冲击到维他露的市场。为此金酒公司便以改标签的方式做出区隔,将原来的白色标签改贴红色,就是俗称的「红标高粱」。
这支「红标」原是「专为金门地区贩售用」,被操作成「专为金门人喝而制造的好酒」的营销话术, 使得这支酒在成本和质量话术上都占了优势,成为市场上追逐的热品。沿用「专为金门人喝而制造的好酒」这样的概念,金门三节家户配酒也成了地区盘商收购的重要货源,盘商收购家户配酒的方式,是在居民原价4,800元之上,每一打加价收购,加购价从2,200元以上 不等。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平均都能达到3,500元左右价格,100年春节还曾高到5,000元以上。在当时的菸酒专卖年代,金门高粱酒定位为「特许私酿」酒品,不能在台湾的市场上流通。金门地区特产业者靠阿兵哥休假、退伍的消费,便 足以支撑内需消费市场,其中金酒为消费大宗。
这套加购批货的作法,为金门居民带来一笔收入上的小确幸,往后金酒公司许多新开发出来的酒品都会采取这种销售策略,让金门地区全民都成为金酒的销售团队。表面上看似保守,却能够达到业绩目 标,而且没有触犯采购法令的行政风险。
而金门地区盘商的形成是透过批售卡和酒品收购而间接成盘,所以当地居民手上除了酒品有增值的空 间之外,连批售卡都成为可增值的产品。早年一张批售卡一年大概可以有几百元到千元左右的价格, 近年波动升值到万元以上,甚至在2013年涨到5万元。这也成了金门地区政治人物的竞选政见,现任 县长陈福海在2014年选举时就开出让批售卡价格到3万元的政见。
金酒市场热况在近来5、6年内可以用风起云涌形容,2006年业绩破百亿,金酒公司还为此出品一款 10年以上陈高限量产品「百亿酒」(此为第五次江陈会在重庆签订ECFA时,江丙坤致赠陈云林的礼 品)纪念。2007年金酒营业额又突破112亿元,金门县政府和金酒公司年年追高,2009年新任县长 李沃士要求金酒团队必须达到120亿元的目标,结果2010年达到123亿元、2011年136亿元,更在2013年达到152亿元;纵使后来成长趋缓,到了2015年仍能勉强维持120亿元以上的营收。
黑金刚传奇──金酒盘商抬价显神通
金酒公司资深营销人员表示,在市场开放之后,开始有消费者买金酒未必是为了即饮而为,而是为了要藏酒增值之用。他说,这个机制是在金门地区自动形成的,1993年金门开发观光,但部队人数开始减少,数十年依赖阿兵哥消费而生存的商家,顿时失去商业销售对象的支柱;另一方面,同时又开 始出现一批批对金门好奇而陌生的观光客,店家一时不知该拿出什么特产提供消费,只好将原来屯放的金酒重新拿出来上架、上市,商家们约定俗成以灌装年份每增一年就加50元卖价为标准订价。
因为有这样的「增值牌价」,使得屯积增值成了市场上收购金酒的一项特殊机制,这项机制后来不仅在金门地区盛行,在台湾地区到处都可看到收购老酒的商铺,甚至有盘商还登广告公开收购老酒,当 然范围就不仅止于金酒,还有名牌的洋酒也成为目标商品。
金门地区盘商表示,因着这种自然生成的机制,便造就了后来热炒一时的「黑金刚」传奇。这款酒原 名「特级陈年高粱酒」,贴有金色标签,其实这酒原本是陈高的前身,1979年刚生产时,并未受到 居民的青睐,因当时价格一瓶400余元,和一般白金龙相比算是高价,因此并没有成为畅销酒品。
盘商指出,拜屯积增值的机制所赐,加上台湾出现了老酒拍卖市场,2001年间,这款俗称「黑金 刚」的老酒,在拍卖市场上一举拍到一瓶上万台币的高价,引发金酒酒商间四处寻货的热潮,当时金 酒公司更是趁热重新出品复刻版的「黑金刚」来分食市场,民间流转的收购价也一度飙高到一瓶2万 8,000元到3万元之间。
该盘商指出,毕竟金酒老酒的量有限,因此屯积居奇、买低放高的机制,也被追求利润的酒商用在新酒的销售策略上。金酒每年都会出品限量或是主题性酒品,这种新酒品就成为酒商收购的目标,但酒 商可等不了一年50元的涨幅。在酒品出厂完毕全数进入市场大概需要个把月的时间,因此手中货较 多的盘商就会出手,每瓶以数百元增值幅度转销到其他大、中盘手上,经过不到半年时间,这类酒品 三转两转到了货架上的价格,已经是原价的数倍之谱。
至于家户配酒的操作模式,则是有意收购的盘商依市场需求准备一笔固定资金,加价收购配给金门人的酒品,因此资金规模便影响了家户配酒的市场销售价格,对于以售出配酒获得小确幸的金门人而言,这笔收益也是会随着市场而有所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