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联合会调研技术开发公司,助力茅台包装发展
“作为白酒龙头,茅台的产品包装一直是国内包装产业的集大成者,代表了中国白酒的最高水平。依托茅台集团资源优势,茅台技术开发公司在酒配套方面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2月19日,刚转型聚焦酒配套产业的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首次迎来“国字号”行业协会——中国包装联合会的考察指导,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跃中在调研座谈后,对茅台集团布局包装产业的战略眼光大为赞赏,更加坚定了技术开发公司做大做强包装业务的决心和信心。
座谈会现场
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于1992年,原本主要聚焦白酒业务,2002年投资上海仁彩印务公司,迈出了向酒配套发展的第一步。2010年至2022年,技术开发公司先后组建申仁公司,控股新华羲公司、富明行公司,启动贵定晶琪玻璃瓶厂建设,划入龙狮瓶盖公司股权,全面实现瓶子、盒子、盖子、箱子等酒配套包材领域全覆盖的发展格局。
根据茅台集团战略部署,技术开发公司已将白酒业务整合划转至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正按照“源于茅台、拓展茅台、延伸茅台”的功能定位,全力聚焦酒配套产业,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烟酒及食品饮料包装一体化服务商”。
当日,在茅台大酒店举行的座谈会上,技术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庆华,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吕丽娟向与会专家详细阐述了公司发展历程、战略规划,并就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提出咨询意见,与会专家一一解答,倾囊相授。
据了解,茅台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一流企业”,在包装设计方面对标的也是世界一流水平。茅台集团高层曾对产品包装提出要求,“要有世界级的设计理念和大师级的设计团队,凸显茅台特色和茅台水平”。
作为茅台集团主攻包装产业的主力平台,技术开发公司正推动设立茅台工业设计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获得更多的工业设计奖项。
如何在满足茅台集团工业设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茅台包装产品设计创新?作为行业“新兵”,又要如何在强手林立的包装产业赛道突围?技术开发公司迫切希望借助行业智慧,寻找到答案。
对此,王跃中建议,近年来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技术开发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环节方面,要紧跟时代消费潮流,重视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做到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这不仅需要企业对技术能力进行提升,也需要在生产管理理念上进行革新。
“希望能在今后的‘中国之星’设计大奖评比中,看见更多技术开发公司的作品。”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所长郭振梅,同时兼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国之星”大奖赛组委会主任。他说,作为中国设计界最具盛誉的权威大奖,中国之星设计奖凝聚了当今我国顶级设计师的创意精华,他将全力做好联系和协调工作,邀请业内优秀设计师到茅台工业设计中心交流学习,同时也希望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助力技术开发公司提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竞争力,提高企业产品附加价值。
以科技创新为“赛道切换”赋能,技术开发公司正不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当前,公司已启动乳白玻璃行业标准制定的相关工作,引领行业朝标准化方向发展。
“希望今后在酒类包材的标准制定方面,能得到中国包装联合会的指导与支持,帮助公司不断完善酒瓶、印务、瓶盖等领域的‘茅台标准’。”。
“现在是双方展开合作的最好时候,中国包装联合会期待你们加入!”对于范庆华提出的请求,王跃中给与热烈回应。
据介绍,中国包装联合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之一,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包装组织、国际瓦楞纸箱协会、亚洲包装联合会、亚洲瓦楞纸箱协会、欧洲气雾剂联盟等国际包装组织。联合会下设20个专业委员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心城市均设有地方包协组织,拥有近6000个各级会员,“技术开发公司理应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一起携手推动我国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中国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胡正阳,贵州省包装联合会副秘书长周昱以及怀市酒业协会的行业专家也纷纷“传经送宝”,与技术开发公司共同探讨中国包装行业上下游如何整合资源、创新合作,并就绿色包装、过度包装等行业热点、痛点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们一致表示,将发挥行业协会智库和平台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技术开发公司走好“设计引领”“数字示范”“坚守质量”“绿色发展”的酒配套高质量发展之路,与茅台一起“制造美形象,开启美生活”,引领中国的酒包装走向世界。
晚上6时已过,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走出会场,茅台镇的空气中还带着些许冬日的冷意,但主宾双方共谋发展,共话未来的热情却温暖了初春的夜空。